想成为小说家?看看村上春树的建议
一个人,三十五年,十三部长篇小说。他是跑步爱好者,也是诺奖陪跑者。村上说:“写小说时最重要的宝藏,就是具体细节的丰富收藏。”今天奉上他的新作《身为职业小说家》滴书评。算是“村上半自传”的自剖作品……
他的文学绝不仅仅是Love Story
张耀仁 | 文
《身为职业小说家》
村上春树 著
赖明珠 译
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
2016年1月版
村上春树在新书《身为职业小说家》第八章谈到了“学校”,他指出:“会因为不能再去学校而感到非常寂寞的人,可能不太会成为小说家。”他的理由是:小说家这种人,是在脑子里持续制造着“只有自己世界的人”。而在第三章里,针对从未获芥川奖,他表示:“人如果没有那么一点傲气,大概不会去当小说家。”
这几段话总让我想起高中求学生涯里,有一次国文老师突然要我们全班每个人上台“各言尔志”。轮到我时,我说希望将来可以过着写写稿、读读书那样随心所欲的生活,结果底下有人嘀咕着:“搞什么搞!”当时我心底其实充满了愤怒与不被理解的孤独,也像村上所言:“学校生活结束时,我甚至还想到‘人生已经再也不需要这么无聊了’。”
事实上,村上这本书所要言明的,恰是个人如何从群体中遁逃而出的方法。那几乎是针对日本这个向来强调“群体和谐”的社会所进行的深度反思,故而本书每个章节或多或少都隐含了“群体 VS. 个人”“体制 VS. 写作者”“公共 VS. 私密”这类寓意。而从这个视角对照村上的出现,也使人感到饶有兴味。
以台湾日本翻译市场的接受历程来说,比起村上稍早出道的村上龙固然也受到广大读者喜爱,但声势却远不如村上,部分论者指出这是台湾出版界向来喜欢“甜美风格”所致,但其实个中反映的恰是村上龙“意念先行”小说创作观的失效。也就是说,村上春树“探挖灵魂底层意识”的写法有效打动了台湾读者,而村上龙的小说可能只限于日本读者才能理解。唯一共通点是,两人当年被日本文坛视为新一代旗手,并称为“双村上”(W村上),甚至于1981年共同出版了对谈集《Walk Don't Run》。
时隔三十余年,村上春树的文学已臻化境,然而他的文坛地位依旧受到不少评论者质疑,尤其每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夕,媒体免不了要挖苦村上春树一番,更遑论那些冷言冷语的评论者。2015年我与日本作家交流对谈时,一提到村上春树,他们泰半浮现“那不过就是Love story的作者罢了”那样充满贬意的表情。就如去年我在一篇文章中说的:“承认自己书架上摆着村上春树,对于多数文青而言是困难的,而要承认自己反复阅读村上春树更难,因为在多数人眼中,村上的作品硬是比马尔克斯、博尔赫斯、卡尔维诺低上‘一匹马身’,为了逞强的自尊,他们宁可选择更正统、更被认同的作品当作证明自身价值的背书。”
换言之,村上春树自出道以来,始终摆荡在“通俗”与“经典”孰轻孰重的判读之间,而他本人也深知这点,数度在本书中指出:“我的作品一直以来被许多评论家厌恶”“我从出道以来,就一直受到读者的爱顾……不过在评论方面也没变过,长年以来我却继续站在受到严厉批判的立场”……这是对纯文学向来的刻板印象使然,以致凡是出现“情爱过多”的作品往往受到鄙夷。以台湾创作界为例,许多人解读王定国还是免不了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,偏偏忽略个中的情爱本质。在《身为职业小说家》中,我们看到了村上春树对这个问题的自我解嘲:
“随便你们说吧。反正都会被痛批,不如自己想写什么,就照想写的方式写吧。”
作为小说习作者,阅读村上春树这本书简直就像闯入一处练功房,就算不谈文学质地,估计很多人都抱持着“要是能够像村上那样拥有广大读者该有多好”的想法吧。因而这本可名之为“村上春树半自传”的自剖作品,几乎可视为村上春树的写作秘笈。村上从1979年获得《群像》新人奖的第一本作品《听风的歌》谈起,虽然在那之前稍微聊了聊“小说家究竟是不是宽容的人”这样带点哲思的问题,但本书真正的开展其实始于第二章。
在第二章至第三章里,村上春树透过自身的经验,描述他在观赏一场棒球赛中,突然涌起“对了,说不定我也可以写小说”这样神启般的念头,比赛结束后,他买了稿纸和钢笔,等咖啡店打烊后在厨房桌上开始写小说,就这样一路写到了现在。这样的轶事我们早在村上其他的随笔集里,或多或少听闻一二,只不过没有本书这么清楚的细节描述。其中村上想要告诉有志者的窍门是:
“把自己眼里看得最清楚的东西,以自己容易使用的语言继续记述下去就行了。”
事实上,这本近乎“小说理论”的作品与其他小说理论书比起来,最大的差异是,读者不会从中获得“必然成功的条件”,却足以拥有“多元看待创作世界的方法”。也因此,尽管村上在后记里指出:“我的写作方法和生活方式到底有多少一般性、泛用性,自己也无法确切掌握。”但实情是,正是因为没有一般性、泛用性,更让人折服于村上对于小说创作的体会,比方说:“规律的写作”,村上自陈在创作长篇小说时,每天必然像打卡上班似的坐在桌前,一天写下4000字左右的内容。
又比方说:“不要太快下结论”,因为所谓真正的小说恰是对于现实的挑战,而能够劈开我们视野的小说往往具备了“例外”的观点。再比方说:“写小说要下降到心的黑暗底部去”,所以锻炼勇健的体魄有其必要,否则精神很可能难以承受。
此外,对于村上迷而言,本书还有另外一个效果:那就是一窥那些村上作品的创作模式,是否与自己阅读的感受一致?读过村上小说的读者往往会被其“神秘气”所吸引,尤其《挪威的森林》揭露暗黑心灵的写法,每回读每回都深感稍不留意就会掉进无止无尽的深渊似的,本书恰解答了那些读者的提问,这使我们在阅读本书时深深感觉到,没有任何成功得之侥幸或幸运,所谓小说创作正是竭泽而渔的过程,本书既不失机锋、也不失露白的地让我们了解小说创作的核心:该如何坚持下去?该如何面对那些埋藏于灵魂深处的黑暗意识?该如何更深刻、更持续地面对自己与读者?
村上春树
小编不用赘述了吧……此处2点说明:1.他是跑步爱好者。1982年秋,33岁的村上开始跑步。2.诺贝尔文学奖常年陪跑者。连续5年被提名,但每次都与他擦肩。
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期间,村上春树遇见高桥阳子,他们决定厮守终生。
村上春树语录
不爱说话的人,请认真生活。
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,不过是不喜欢失望。
对相爱的人来说,对方的心才是最好的房子。
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,其实不是,人是一瞬间变老的。
没有小确幸的人生,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。
所谓理解,通常不过是误解的总和。
孤独一人也没关系,只要能内心爱着一个人,人生就会有救。哪怕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。
你再怎么才华横溢,也未必就能填饱肚皮;但只要你拥有敏锐的直觉,就不必担心混不上饭吃。
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,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。
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,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。
死并非生的对立面,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。
最后问题来了,
您还想成为小说家不?
欢迎评论~
亲可能,还会对以下内容有兴趣
纯净,质朴,便是最美的书 | 跑,是一种信仰 |食物记忆最是长情 | 是枝裕和 | 鸟儿终于落地| 足球史传奇|惊人之吻|血瘟|她写情欲,只见美感,而无猥亵|人之所以异于电脑者……|天才与梅毒:原谅大咖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|带枪的狄更斯,嗑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| 别让孩子继续错过生命这堂课 | 明日的餐桌上是有机,还是转基因?| 博物,其实是人道| 少罪恶,假服从之名而行?| 没有外国入侵,中国的帝制也会崩溃 |西西弗|王尔德|什么才是生活中最大的围城?|斯通纳|除非朝霞有一天赶上晚霞